2025年4月16日--全球領先的海量數據存儲解決方案提供商希捷科技(NASDAQ: STX)今日發布了《數據脫碳 》報告。這是該公司基于一項委托調查撰寫的最新全球報告,重點指出,隨著企業擴張規模以滿足人工智能(AI)的需求,數據中心面臨著日益嚴峻的可持續性挑戰。
高盛調研(Goldman Sachs Research)預測,到2030年,全球數據中心的電力需求將比2023年增長高達165%。希捷最新報告顯示,53.5%的企業領導者將能源使用視為首要關注問題。數據量的不斷增長、電力效率提升的放緩,以及人工智能的加速應用,使得企業在碳排放管理、基礎設施擴張和總體擁有成本(TCO)方面面臨多重壓力。
報告要點:
? AI將推動新一輪數據存儲需求激增:94.5%的受訪者表示其數據存儲需求正不斷增長,97%的受訪者預計AI的發展將進一步影響存儲需求。
? 環境影響與總體擁有成本:近95%的受訪者表示關注環境影響,但在采購決策中,僅3.3%的受訪者將其視為優先考量因素。
? 推動數據中心可持續發展的主要障礙:高能耗(53.5%)、原材料需求(49.5%)、物理空間限制(45.5%)、基礎設施成本(28.5%)和采購成本(27%)。
? 生命周期管理脫節:92.2%的受訪者認可延長存儲設備生命周期的重要性,但只有15.5%將其視為首要采購因素。
“數據中心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審視,不僅因為它們支持現代人工智能工作負載,更因為它們正成為數字經濟中能源最密集型領域之一,”希捷科技云及核心產品營銷高級副總裁Jason Feist表示。“這意味著我們需要從根本上轉變對數據基礎設施的認知——不應將其視為成本和可持續性之間的權衡,而應將其看作同步優化兩者的契機。”
隨著數據能力的不斷擴展,企業面臨三種選擇:提升現有基礎設施的效率、擴大數據中心規模或將工作負載遷移至云端。每種選擇都涉及成本、碳排放和控制之間的權衡,這表明總體擁有成本和可持續性可成為兼容共存的目標。如今,關于能耗、空間利用、原材料使用和基礎設施投資的決策,既影響企業業績,又關乎對環境的影響。
為了幫助行業應對這一轉變,《數據脫碳》報告概述了構建更可持續數據未來的三大戰略支柱:
? 技術創新:技術創新仍是推動可持續轉型的關鍵驅動力。計算能力、存儲面密度和高效節能技術(如液冷/浸沒式冷卻和暖通空調HVAC系統)的進步可顯著降低能耗和碳排,從而有效應對不斷增長的需求。希捷基于熱輔助磁記錄(HAMR)技術的魔彩盒3+(Mozaic 3+)平臺目前已進入量產,在相同的占地空間內可實現高達3倍的存儲容量,每TB隱含碳排放減少超過70% ,每TB成本降低25% 。
? 致力于延長生命周期和循環經濟:翻新、重復使用和維護存儲設備不僅可以延長設備使用壽命,還能減少資源浪費。實時環境監測和透明的報告能夠促進數據中心環境中的責任落實。
? 生態系統責任共擔:要實現該報告中提及的范圍1、范圍2和范圍3意義重大的減排目標,需要整個價值鏈的通力協作,包括供應商、制造商和云服務提供商。
“可持續性發展并不是一個孤立存在、獨立可解的問題。我們需要一個囊括基礎設施、生命周期管理和全行業責任機制的整體方案,從而才能確保人工智能和數據中心業務的增長不會以犧牲環境為代價。”Jason Feist表示。
關于希捷
© 2025年希捷科技有限公司。保留所有權利。于美國印制。Seagate、Seagate Technology和Seagate標記是希捷科技有限公司或其附屬公司在美國和/或其它國家的商標或注冊商標。所有其他商標或注冊商標歸各自所有者擁有。